綠能新訊

2018-11-06

在陰天也能發電嗎?你該知道的5個太陽光電板小知識

台電澎湖七美綠能太陽能智慧電網低碳離島

文:李翰林(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 )

2025年新的能源結構,太陽光電總裝置目標為20GW(百萬瓩),其中屋頂型預計裝設3GW、地面型則為17GW。屋頂型爭議小、線損少,設置目標僅3GW是明顯偏低,應該重新檢討提高目標。

政府當初以屋頂光電普及率僅15%來估算,這是明顯的低估,比日本的19%還低!有學者認為,2025年屋頂光電裝置量應可達到8GW,再加上目前屋頂光電的設置進度已經超前,更有必要提高裝置目標,降低地面型光電的開發壓力。

地面型可以提供都會或用電大戶的需求,但若選址不當、沒有完整妥善的評估,恐會破壞生態與農漁產業環境。

目前政府雖然僅開放水庫埤塘、地層下陷、鹽化、受汙染淹水等不利耕作地區進行地面型光電設置,但水庫埤塘和不利耕作地區也很可能是人為干擾少、生態豐富的地方。所以政府在核發許可時,應該進行生態調查,並諮詢地方團體。藉由嚴格審查,迴避敏感地區,以避免破壞生態。

能源局曾打算在嘉義布袋鹽田設置300多公頃光電,幸賴中華鳥會、嘉義鳥會、生態學者及社區居民長期記錄布袋鹽田的生態、濕地調節與當地生活需求,並向行政院提出佐證資料,最終確認排除生態熱區,縮小範圍到影響較小的八區及九區共102公頃。這個案例說明了一件事,那就是納入地方的智慧和意見,才能確保再生能源符合環境永續的期望。

發展再生能源是全民共同的期望,但若僅是複製過往傳統的開發模式,忽略生態環境、排拒公民意見、圖利財團,就不是我們要的新能源。台灣再生能源的發展正在起步,許多跨越不同政府單位層級的問題也會陸續浮現出來。我們要做的就是辨識出這些問題,並努力建立解決問題所需的民主機制,讓再生能源成為全民共享的能源。期望全台地方團體、公民一起來監督各地的再生能源計畫,督促政府建立更嚴謹的審查機制與設置規範,讓綠能業者有所依循,一起來創造能源與環境、產業三贏的未來。

 

你該知道的太陽光電板小知識

Q1:生產太陽光電板會不會製造污染?

A:以往矽晶太陽能切晶製程大多採用砂漿切割,會產生大量碳化矽粒子、矽屑、金屬與切削油,如果沒有妥善處理,將造成汙染。因此,新一代鑽石切割技術已捨棄原有的砂漿,使用快速且高效的鑽石切割線,順利除排除砂漿污染,台灣的茂迪、中美晶等太陽能廠早已轉進鑽石切割。

另外,成功大學也已開發出回收技術,也成立公司把廢矽漿回收再製成矽錠做為煉鋼廠的原料,還可減少煉鋼的焦炭使用量進而減少空氣污染,成為循環經濟的典範。此技術還輸出到中日韓,成為台灣之光。

Q2:廢棄後的太陽光電板怎麼辦?

A:廢棄的太陽光電板已經可以做到95%回收了,法國環保公司Veolia已在當地打造歐洲第一座太陽能專門回收廠,將太陽能板分解成玻璃、矽、塑膠、銅與銀之後,再將材料粉碎,重新用於製造新面板。不少國家也開始成立太陽能回收機構,避免20-25年後產生大量不可回收的廢棄太陽能板。

台灣光電設置還不普及,因此回收未達商業規模,但環保署與經濟部已在設計光電回收制度,包含預繳回收基金、建立生產履歷等,都是研擬中的措施。

簡單來說,技術不是問題,但需要建立良善的回收制度和持續的監督。

Q3:太陽光電板會不會產生電磁波?

A:太陽光電生產的是直流電,不會產生電磁波。

Q4:太陽光電板會不會熱死鳥類?

 

A:太陽能發電分為「太陽能光電」及「聚光太陽能」兩種。會烤焦鳥類的是「聚光太陽能」,台灣並沒有使用;台灣常見的是太陽能光電,並不會產生高溫。

 

 

Q5:太陽光電在陰天也會發電嗎?

 

 

A:只要有光就能發電,但陰天的發電效率會比較低。

 


圖文來源於:https://www.thenewslens.com/